許多病人長期出現失眠、煩躁、焦慮、頭痛、頭暈、胸悶、心悸、發麻、手抖、情緒失控、噁心、想吐、肩頸酸痛、肌肉緊繃、喘不過氣、喉嚨梗塞或一些難以形容的身體異樣感覺,在醫院做各項檢查找不出原因,有些醫師會說:「你可能是壓力太大造成自律神經失調」。但,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呢?

為什麼我們要說「自律神經失調」?

導入「自律神經失調」的概念,能協助病人更容易瞭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長期壓力會讓抗壓力的類固醇或腎上腺素不斷分泌,如果壓力沒有排解,會導致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失調」、「自律神經管轄範圍包含全身器官以及汗腺、血管、肌肉,所以你會覺得全身不舒服」,簡單易懂,同時還能讓病人注意到許多問題來自於「壓力」,積極調整生活方式。

「正常人」也需要自律神經檢測嗎?

自律神經檢測會受到重視,是因為歐洲心臟科醫師發現,自律神經活性越差,未來得到、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越高。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環境多變化,常長期承受壓力不自覺。許多人在檢測後才驚覺身體機能已到達臨界點,趕緊調整生活型態,也許因此又延長了健康的壽命。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治療嗎?

自律神經失調用「健保」就可以治療。例如「血清素的藥」可以治療憂鬱症,是因為這些藥物可以「修復」因為壓力受損的大腦神經細胞。最新研究顯示,「血清素的藥」甚至可以改善中風病人的復原狀態,自然也就可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治療自律神經失調,不需要花很多錢看自費,享受你繳的健保費的資源就行了。

症狀較輕、或不喜歡服用藥物的人,可以多做運動、補充為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調配的健康食品,也有助於神經細胞復原。充足睡眠、規律生活、適度放鬆舒壓,配合看診找出適合你的藥物,就有機會大幅改善你的自律神經失調。(延伸閱讀:治療自律神經失調,要花很多錢嗎?

「自律神經檢測」的原理是什麼

目前最有科學證據的「自律神經檢測」,是運用HRV (Heart Rate Variability) 原理計算「心跳變異」,推估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功能,在台灣則由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郭博昭教授進行一系列研究與研發,奠定其科學與實用的基礎。「自律神經檢測」是一項客觀的「參考」,對醫師判斷病情與藥物會有幫助,也可幫助病人瞭解自己。

又:測量「心率變異」沒有侵入性,不需抽血,只需要安靜坐著不說話五分鐘。(延伸閱讀:如何正確進行自律神經檢測30歲女性卻有65歲自律神經活性的太極圖好健康的自律神經活性報告

「自律神經失調」是「症狀」,要針對「病因」治療

研究證實,連續失眠五天,自律神經功能就會變差。當然,承受長期壓力的人也會「自律神經失調」。以現代人高壓力的生活與工作方式、不健康的睡眠與飲食生活習慣,許多人測量「心率變異」後,都會跑出「自律神經失調」的結果。

許多人會問:「醫師,我是自律神經失調還是憂鬱症?」其實很多精神疾病,或單純壓力過大,都會併發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跟嚴重失眠、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躁鬱症都有可能一起出現。婆媳問題、夫妻失和也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最好還是經由專業精神科醫師問診,提供全面的治療策略,才能加速復原,減少復發機率。

(文章來源:陳豐偉醫師的高雄精神科診所札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律神經失調 失調
    全站熱搜

    失眠達人 KoA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